科学投喂:生长前期和后期以精饵为主,中期粗、精饵料相结合。投喂量方面,前期比例大、中期比例次之、后期比例小,同时注意补充钙质。
创造合适的蜕壳环境:池塘中栽种适量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栽种面积为水面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水温控制在19-28℃。
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分别巡塘一次,观察河蟹的进食、蜕壳情况,并在上午和下午时分别测定一次水温。
一、河蟹不蜕壳症怎么预防
1、科学投饵,补充营养
(1)在养殖过程中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中、后期。前后期以精饵为主,中期粗、精饵料结合。
(2)在投喂数量上,前期比例大,中期比例次之,后期比例小(按体重比)。如果说饵料质量不好,长期投喂后缺少某种营养成分,河蟹就会患病。
(3)如缺少维生素C,会导致黑鳃病和黑体病;缺少钙质会导致软壳病;如果饵料投喂不足就会相互残杀。
(4)所以,投喂饵料品种、质量、数量等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蜕壳。
(5)目前,不少养殖专业户简单地以麸皮、饼类投喂,是非常不理想的。河蟹蜕壳时要补充大量含钙、铁、磷的饵料,同时还要在饵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必需氨基酸。
(6)平时应做到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以增加水中钙离子浓度,同时又起消毒作用。河蟹蜕壳期间应加强营养,让其吃饱吃好,不能好一餐坏一餐,饱一餐饿一餐,投饵通常在下午5~6时进行。
2、创造适宜的蜕壳环境
(1)池塘浅水或浅滩处栽培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利河蟹隐蔽和不受外界干扰。栽培面积以水面的1/5~1/3为宜。
(2)平时投饵不足时,水草又可作辅助饵料,此外,水草还能改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
(3)注意调节水温,池塘养殖河蟹一般水体比较小,因此池水温差较大,尤其是高温季节,要做好降温工作,保持水温在19~28℃。
3、加强巡塘和记录
(1)每天3次定时巡塘,早、中、晚各1次,并经常注意河蟹的吃食情况、查看蜕壳蟹的活动情况,及时清理蜕出的蟹壳和死蟹。
(2)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定1次水温、气温,各月的平均水温和气温亦要掌握。对河蟹蜕壳后的体重、胸甲宽度进行测定,做好养殖河蟹的各项记录。
二、冬季河蟹病害防治技术
1、清除池底淤泥
(1)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残饵、有机物、死亡的动物尸体和生物排泄物。
(2)过多的淤泥在夏季容易导致水质恶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氨等,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存在于淤泥中,一旦条件适宜,各种病原体即泛滥成灾。
(2)因此,利用冬季蟹池空闲时机,抽干池水,用机械或人工,将池底淤泥全部清除。
2、冰冻照晒池底
蟹池清理后,理顺水沟,用机械定期抽水,尽可能使池底经过严寒冰冻和阳光照射1个月左右,以改善池底的土质状况,让一些病原体经冰冻和日光的照射被杀死,为日后蟹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建好进排水系
除了考虑水流充足、水的理化因子符合蟹的生长,不受污染和不受病原体外,还要注意进排水用同一水渠而导致的相互传染和重复感染,所以要求每个养蟹池都能单独地将池水排出去。
4、进行药物消毒
蟹苗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消毒,生石灰消毒每亩用75~100公斤,将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漂白粉消毒每亩用15~20公斤。
5、做好蟹体消毒
蟹苗下池前,用合适的药物消毒。常用每升15~20毫克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每升10毫克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0~15分钟。
6、移栽水生植物
(1)水生植物可以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环境,还可为其提供新鲜可口的植物性饲料并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增氧,改善水质。
(2)水产品种当中的沉水植物有苦草、小茨藻等,浮游植物有水花生、浮萍等,这些植物要在冬春季播种、移栽或移植,使得蟹池覆盖率在60%以上。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