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条件:选择风浪小、水流缓慢、底部有软泥沙、远离污染源的海域进行养殖,生长温度范围0-35℃。
养殖场修整:采用低坝蓄水原理养殖,修建好堤坝、环沟以及水口,最后修整、耙平养殖场池塘底部。
清塘管理:往水池中撒施适量生石灰或漂白粉,然后将池中的水排出。
科学播苗:一般在5-6月份、11月份采用干潮播种,播苗量为30-40万粒/亩。
一、海瓜子怎么养殖
1、养殖条件
(1)海瓜子养殖通常都是在沿海地区进行养殖,但是在养殖的时候要选择水域风浪比较小的、水流比较缓的地区,其次就是养殖场地的底部做好有软泥沙。
(2)海瓜子适合在水温为零到三十五度的环境中生长,最后要注意的是,养殖场要选择远离污染源的地区,确保养殖区域的水质。
2、养殖场修整
(1)海瓜子的养殖场通常都是在沿海地区修建河流、水库等,采用低坝蓄水的原理进行养殖。养殖场要修建好堤坝、环沟以及水口,面积根据养殖数量来定,并且根据当地的地形来修建养殖场。
(2)堤坝一般是四五十厘米,堤为梯形,底部为八九十厘米宽,上部位四五十厘米宽。在养殖场四周开建水沟,水沟深、宽均为三四十厘米。水口修建在入海口,可以合理的控制水位。最后对养殖场池塘底部进行修整、耙平。
3、清塘管理
(1)在播种海瓜子之前,我们需要对养殖场中的水池进行清理。播苗之前,在水池中撒入适量的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中的对海瓜子生存和生长有危害的生物进行清理。
(2)清塘要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这样清除的会更彻底,等到消毒杀菌完成之后,要将水塘中的水排出去,最后将水塘整平即可。
4、科学播苗
(1)因为我国各地区的气候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海瓜子播苗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和每年的十一月份进行。
(2)播种通常都是采用干潮播种,在干潮的时候将水塘的水排干,然后将海瓜子的种苗均匀的撒在塘面上,然后在放进适量的水进行养殖即可。
(3)通常每亩可播苗三四十万粒,尽可能选择规格比较大的,这样可以减少播苗的数量。
5、养成管理
(1)海瓜子养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水位、避免坍塌、预防洪灾、调节盐度等。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定期的进行换水,同时检查海瓜子的生长情况,并定期的对水塘进行修整和清理。
(2)及时将水塘中其余的天敌生物清理出去,并且合理的控制水位,在春、秋季节降低水位,夏、冬季节调高水位。
(3)其次就是检查堤坝的状态,及时做好修补工作。最后就是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做好防灾准备。
二、海瓜子的简介
1、物种论述
海瓜子是常见的一种食用贝类,学名寻氏肌蛤,别称薄壳、梅蛤、扁蛤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双壳纲、贻贝目、贻贝科、肌蛤属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形态特征
(1)海瓜子贝壳小、略呈三角形,壳薄、透明,壳顶位于近前端背侧,腹缘直,中部微向内凹,足丝孔不明显,后缘圆形,两壳极膨胀,生长线和放射肋细而均匀。
(2)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顶至后缘有棕色或紫褐色放射纹和波状花纹,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光泽,足丝褐色。
3、分布范围
海瓜子自古是沿海地区食用贝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我国北起辽宁、南到北部湾、东至福建东南部、西抵广东省陆丰县均有分布,超过这个海域几乎看不到海瓜子的身影。
4、生活习性
(1)环境:海瓜子是海洋贝类,垂直分布遍及潮间带中、下区至潮下带20米深的浅海底,喜群居,常以足丝固定在泥沙上。
(2)食性:海瓜子是滤食性贝类,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呼吸和摄食,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为食。
(3)繁殖:海蛎子是卵生动物,每年产三次卵,霜降节气前后首次产卵,小寒节气后产第二批卵,立春节气后产第三批卵。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