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防治:春季奖励饲喂时,于饲料中添加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发病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饲养管理预防:越冬时选用优质饲料并保证量足,早春做好保温及通风降湿工作,秋季注意对巢脾和蜂具消毒。
选育蜂种:选育抗病能力强的蜜蜂,并将抗病能力差的蜜蜂以及老蜂淘汰掉,保证蜂群群势。
一、怎么防治蜜蜂螺原体病
1、发病原因
(1)蜜蜂螺原体病由蜜蜂螺原体引起,分布较为广泛。调查表明,转地放蜂的蜂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而定地饲养的蜂场,病情较轻。
(2)在浙江一带,春季4~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在华北一带,发病高峰期为6~7月份。
(3)用饲喂和微量注射法接种蜜蜂螺原体,均可使健康蜂患病,证明该病是通过消化道侵入蜂体引起蜜蜂死亡的。
(4)在蜂群内,被污染的饲料和蜂具是该病的传染源。
2、发病症状
(1)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
(2)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
(3)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色,后肠有的充满稀黄色粪便,有的充满混浊水状液。
3、防治方法
(1)综合防治:蜜蜂螺原体病宜以综合防治为主,越冬时选用优质饲料,早春注意蜂群内通风降湿,结合饲喂抗菌素进行防治。
(2)药物防治:春季在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时,加入保蜂健、抗病毒一号和磺胺类药物预防。发病初期,再根据病原种类应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
(3)饲养管理:经常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贮备,越冬饲料要求优质、量足。春季注意对蜂群保温并做到通气良好,以避免巢内湿度过大,秋季对巢脾和蜂具进行消毒。
(4)选育蜂种:淘汰抗病力差的蜂种,选育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新蜂王,保持蜂群群势,增强抗病力,更换陈旧巢脾和老弱蜂王。
二、蜜蜂死蛹病介绍
1、传播途径
蜜蜂蛹病是由蜜蜂蛹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群中被污染的巢脾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凡是患病蜂群的巢脾上均有蜜蜂蛹病病毒,健康蜂群接触病群的巢脾或被工蜂拖出巢外的死蛹会被感染,另外盗蜂、迷巢蜂也是蜜蜂蛹病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
2、典型症状
蜜蜂蛹病病毒在蜜蜂大幼虫时期侵入虫体,从而使幼虫逐步失去光泽和饱满度,虫体也由乳白色转为浅褐色最后至褐黑色,蛹死亡后虫尸无臭味、无粘性,因有死蛹的巢房被工蜂咬破露出白色蛹头,故又称白头蛹病,死蛹被工蜂拖出后成为插花子脾。
3、鉴别诊断
(1)蜂螨:蜂群受蜂螨危害时常引起蜂蛹死亡,同时幼蜂勉强羽化往往残缺不全,检查蜂体和幼虫时也可发现蜂螨。
(2)巢虫:蜂群受巢虫危害时常引起蜂蛹死亡,封盖巢房成片被工蜂咬破,死蛹呈白头蛹状,拉出死蛹可见到巢虫。
(3)美洲幼虫腐臭病:蜂群受美洲幼虫腐臭病危害会出现死蛹,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无此病状。
(4)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多出现在大幼虫阶段,死亡幼虫呈典型的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蜜蜂蛹病则无此症状。
4、防治方法
(1)选育蜂种:积极选育抗病的和耐病蜂种,但在选育抗病品种时要杀死病群中的雄蜂,另外还要给蜂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加强管理:及时合并弱群并确保蜂多余脾,气温低或温差较大时要做好蜂箱的保温工作,病害高发期要积极的给蜂具消毒。
(3)断子清脾:蜂群发病时要及时断子清脾,具体操作是幽禁蜂王或换王使蜂群断子,目的是让工蜂清扫巢脾以避免重复感染。
(4)药物防治:蛹泰康对蜜蜂蛹病有防治效果,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10~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