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宝通 - 农业百科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阳光果
阳光果

棘胸蛙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两栖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个地区。

棘胸蛙形似黑斑蛙,头扁而宽,两眼间有一黑横纹,背部浅棕色,头部、躯干、四肢背面及体侧布满小圆疣,前肢粗壮,后肢肥硕。

棘胸蛙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溪沟等源流处,以各种昆虫为食,2龄可达性成熟状态,繁殖季节4-9月,繁殖盛期5-7月。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一、棘胸蛙的简介

1、物种论述

棘胸蛙是常见的一种蛙类,别称石鸡、棘蛙、石蛙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两栖动物,形似黑斑蛙,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栖息在深山老林的山涧、溪沟等源流处。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2、形态特征

(1)棘胸蛙形似黑斑蛙,头扁、宽,吻端圆,吻棱不显,两眼间有一黑横纹,上下唇边缘有黑纵纹,背部浅棕色。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2)头部、躯干、四肢的背面及体侧布满小圆疣,疣上有分散的小黑棘,前肢粗壮,指端膨大成圆球形,后肢肥硕,跗褶明显,趾间全蹼,第一、五趾的游离缘有膜。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3、分布范围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蛙类,长江以南各地普遍都有分布,例如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广西等地,尤以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最常见,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4、生活习性

(1)环境:棘胸蛙常栖息在深山老林的山涧、溪沟等源流处,尤其喜欢生活在悬岩底下的清水潭和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中,也喜生活在有水流动、清晰见底的山间溪流中。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2)食性:棘胸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直翅目、膜翅目、蜻蜓目、鞘翅目等昆虫为食,也捕食双翅目、脉翅目、半翅目等昆虫,对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3)繁殖:棘胸蛙是卵生型蛙类,2龄可达性成熟,繁殖季节4-9月,繁殖盛期5-7月,雌蛙一年可多次产卵,第一批在4月下旬,第二批5月底至6月初,第三批7月上旬至8月。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二、棘胸蛙的行为习性

1、棘胸蛙喜群居和夜间觅食,畏光,怕惊扰。跳跃能力很强,弹跳高度可达1米。

2、白天多隐藏在石穴或土洞中,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岩石或山坡的灌木草丛中觅食,动物食性,捕食多种昆虫、溪蟹、娱蚣、小娃等,也会互相残杀。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3、活动范围不大,多在洞穴周围20-30米,夜深时,返回洞穴。棘胸蛙对气温、水温变化非常敏感。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4、在闷热、干燥、气压较低的夜晚,或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纷纷出洞,向较高的岩石或山坡跳跃,并且伴有低沉而雄壮的鸣叫声。

棘胸蛙的简介,形似黑斑蛙属于常见蛙类

5、水温超过30℃,棘胸蛙会夏眠,秋末霜降后水温低于15℃,开始冬眠,惊蛰前后水温在15℃以上陆续复苏。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
欣两优晚二号水稻种子特点,全生育期124.6天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适时播种,稀播壮秧:长江中下游作麦茬种植,一般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秧龄25天,亩播种量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
惠民379玉米品种简介,二高山4月上旬播种
株型半紧凑,幼苗叶色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活秆成熟。适时播种,低山3月中下旬播种,二高山4月上旬播种。合理密植,每亩2800~3000株。...
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领,固态肥料要与水混拌成液肥
建立一套灌溉系统:根据地形、土质、作物种植方法、水源等因素设计一套灌溉系统,灌水方式包括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等。施肥系统:定量施肥,设计好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