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爬蜂病是指病症为蜜蜂异常爬行的蜂病,包括有蜜蜂慢性麻痹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蜜蜂螺原体病、蜂螨、农药中毒等。
蜜蜂慢性麻痹病:可使用新生霉素或金霉素治疗。
蜜蜂孢子虫病:发病初期使用甲硝唑饲喂蜂群。
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发病初期使用甲硝唑饲喂蜂群。
蜜蜂螺原体病:每kg蜂蜜水中添加1g磺胺噻唑钠饲喂蜂群。
一、蜜蜂爬蜂病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爬蜂病泛指所有以蜜蜂异常爬行为特征的蜂病,例如蜜蜂慢性麻痹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蜜蜂螺原体病、蜂螨、农药中毒等都可能引起“爬蜂”,养蜂生产中要根据病因、病情等选用对症的药物和方式进行防治。
1、蜜蜂慢性麻痹病
(1)病原:慢性蜜蜂麻痹病毒。
(2)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肚型,病蜂腹部膨大,丧失飞行能力,在地面缓慢趴行,另一种是黑蜂型,病蜂身体瘦小,头部和腹部末端油光发亮,失去飞翔能力,不久衰竭死亡。
(3)防治:可用新生霉素或金霉素防治。
2、蜜蜂孢子虫病
(1)病原:蜜蜂孢子虫。
(2)症状:常与蜜蜂螺原体病并发,蜂王、工蜂、雄蜂均可被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出现衰弱、萎靡不振、翅膀发颤、腹部膨大、飞翔无力、下痢等症状,最后从巢门爬出直至死亡。
(3)防治:抗原虫药物对蜜蜂孢子虫病有效,患病初期可用甲硝唑等饲喂蜂群。
3、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
(1)病原:蜜蜂马氏管变形虫。
(2)症状:主要表现为蜂群发展缓慢、群势逐渐减弱,但蜂箱内和蜂箱周围都很少见到死蜂,原因是病蜂大都死在野外,另外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常与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原体病并发。
(3)防治:抗原虫药物对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有效,患病初期可用甲硝唑等饲喂蜂群。
4、蜜蜂螺原体病
(1)病原:蜜蜂螺原体。
(2)症状:病蜂爬出蜂箱并在蜂箱周围地面缓慢爬行直至死亡,病蜂死亡后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病情严重时刚出房不久的新工蜂也会爬出蜂箱外死亡。
(3)防治:磺胺类药物对烂子病有效,每千克1:1糖浆或蜂蜜水中加入1克磺胺噻唑钠饲喂蜂群。
5、蜂螨
(1)病原:狄氏瓦螨(大蜂螨)、亮热厉螨(小蜂螨)等。
(2)症状:各龄期幼虫或蛹均出现大量死亡,死亡幼虫易腐烂且无一定形状,蜂蛹不能顺利羽化、死亡时头部伸出,也可在蜂箱前可见到许多蜂体变形的幼蜂,成蜂被寄生后寿命明显缩短。
(3)防治:杀螨1号、杀螨2号、速杀螨、敌螨1号等触杀剂,螨扑、升华硫、卫生球、甲酸等熏蒸剂,敌螨熏烟剂、“杀螨2号”纸片烟剂等熏烟剂。
6、农药中毒
(1)病原:农药。
(2)症状:整个蜂场的采集蜂出现肢体麻痹、打转、爬行等异常症状,死后吻伸出、张翅、钩腹,有些死蜂的腿上甚至还携带有花粉团,与其他蜂病不同的是农药中毒时群势越强反而越严重。
(3)防治:农作物病害高发期严格管控采集蜂出巢采集。
二、蜜蜂死蛹病介绍
1、传播途径
蜜蜂蛹病是由蜜蜂蛹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群中被污染的巢脾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凡是患病蜂群的巢脾上均有蜜蜂蛹病病毒,健康蜂群接触病群的巢脾或被工蜂拖出巢外的死蛹会被感染,另外盗蜂、迷巢蜂也是蜜蜂蛹病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
2、典型症状
蜜蜂蛹病病毒在蜜蜂大幼虫时期侵入虫体,从而使幼虫逐步失去光泽和饱满度,虫体也由乳白色转为浅褐色最后至褐黑色,蛹死亡后虫尸无臭味、无粘性,因有死蛹的巢房被工蜂咬破露出白色蛹头,故又称白头蛹病,死蛹被工蜂拖出后成为插花子脾。
3、鉴别诊断
(1)蜂螨:蜂群受蜂螨危害时常引起蜂蛹死亡,同时幼蜂勉强羽化往往残缺不全,检查蜂体和幼虫时也可发现蜂螨。
(2)巢虫:蜂群受巢虫危害时常引起蜂蛹死亡,封盖巢房成片被工蜂咬破,死蛹呈白头蛹状,拉出死蛹可见到巢虫。
(3)美洲幼虫腐臭病:蜂群受美洲幼虫腐臭病危害会出现死蛹,特征是死蛹吻伸出,而患蛹病死亡的蜂蛹无此病状。
(4)囊状幼虫病:囊状幼虫病多出现在大幼虫阶段,死亡幼虫呈典型的囊状袋,头部上翘,而蜜蜂蛹病则无此症状。
4、防治方法
(1)选育蜂种:积极选育抗病的和耐病蜂种,但在选育抗病品种时要杀死病群中的雄蜂,另外还要给蜂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2)加强管理:及时合并弱群并确保蜂多余脾,气温低或温差较大时要做好蜂箱的保温工作,病害高发期要积极的给蜂具消毒。
(3)断子清脾:蜂群发病时要及时断子清脾,具体操作是幽禁蜂王或换王使蜂群断子,目的是让工蜂清扫巢脾以避免重复感染。
(4)药物防治:蛹泰康对蜜蜂蛹病有防治效果,每包药加水500毫升,每脾喷10~20毫升药液,每周2次,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