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为红眼睛蜂类的统称,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赤眼蜂属类动物。
赤眼蜂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去,其中胸部可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节且各有一对足,另外中胸和后胸各生一对翅膀,腹部由7个腹节组成,雌蜂腹部末端具针状产卵管。
赤眼蜂为寄生性蜂类,可通过寄生于幼虫而致其死亡,因此常用于防治田间害虫。
一、赤眼蜂简介
1、生物学分类
赤眼蜂是红眼睛蜂类的统称,这些蜂类不管是单眼还是复眼都是红色的,在生物学分类上赤眼蜂被划归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膜翅目、细腰亚目、小蜂总科、赤眼蜂科、赤眼蜂属中,而赤眼蜂属则是世界上防治对象最多且应用面积最广的天敌昆虫。
2、形态特征
赤眼蜂的体躯由头、胸、腹三个部分组成,头部由头颅、复眼、单眼、触角和口器组成,胸部可分为前胸、中胸、后胸三节且前胸、中胸、后胸各有1对足,中胸和后胸各生1对翅膀,腹部由7个腹节组成,雌蜂腹部末端有针状产卵管,产卵管既是雌蜂的生殖器官又是寄生虫卵的武器。
3、生活习性
赤眼蜂是典型的寄生性蜂类,成虫产卵于寄主卵内,幼虫取食卵黄并引起寄主死亡,羽化后咬破寄主卵壳外出自由生活,寄主范围有44个科、203个属、400多个种,另外赤眼蜂一般以老熟幼虫或前蛹状态在寄主卵内越冬,翌年春季经过2~4次转主寄生后才开始在寄主卵内大量繁衍。
4、利用价值
赤眼蜂是世界上防治对象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天敌昆虫,例如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在黄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5月底放蜂,第二次间隔5天6月初放蜂,第二代玉米螟6月底或7月上旬放蜂,第三代玉米螟可放一次或不放蜂,通常每亩每次放赤眼蜂1万头即可。
二、赤眼蜂的介代表物种
1、玉米螟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喜生活在旱地且多生长在早地附近的稻田,主要寄主有玉米螟、棉铃虫、烟青虫、棉小造桥虫、小地老虎等害虫,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玉米螟。
2、稻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喜生活在稻田或与稻田环境相似的沼泽中,主要寄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害虫,在生物防治领域对抑制这些害虫有重要的作用。
3、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主要寄主有松毛虫、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稻苞虫、地老虎、小造桥虫、烟青虫等害虫,在发生松毛虫的森林里可人工释放来控制松毛虫的危害。
4、广赤眼蜂:广赤眼蜂主要寄主有棉小造桥虫、天蚕蛾、夜蛾、米蛾、棉铃虫、甜菜螟、玉米螟等害虫,在北方蔬菜种植区特别喜好寄生于夜蛾科及菜粉蝶等鳞翅目昆虫的卵中。
5、螟黄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喜生活在甘蔗田或与甘蔗田环境相似的旱地,主要寄主有甘蔗螟虫、二化螟、稻螟蛉、棉铃虫、食心虫等害虫,甘蔗产区可人工释放来控制甘蔗螟虫。
三、赤眼蜂的发育过程
1、赤眼蜂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类型。
2、常用的赤眼蜂以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等种类为主,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喜欢在旱地、旱地附近的水稻田中生活,主要寄主对象为烟青虫、玉米螟、棉铃虫、小地老虎、棉小造桥虫等害虫。
3、稻螟赤眼蜂集中分布在河北、浙江、河南、陕西、辽宁等地,它们喜欢在稻田、与稻田环境相似的沼泽中生活,主要寄主对象为稻螟蛉、稻苞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宝通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宝通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